(如果我是台灣大學生)讀後感

龍應台教授在清華演講的內容中提到台灣大學生普遍缺乏世界觀﹐例如﹐台灣的大學生無法與外國的大學生就一些世界大事﹐如對美國攻打伊拉克﹑昔日諾貝爾得獎者流落街頭等﹐進行兩個小時多的討論與提出見解。這標示著台灣與世界有脫勾的危機﹐在這個地球村的時代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至身事外﹐對國際情勢不與理會﹐因為國際上的每一件事影響的範圍都很廣大﹐且標示著當今世界的風向球﹐當一個國家故步自封之際也是他落後的時刻﹐因為國家對世界情勢的不了解﹐在知識就是力量的年代裡﹐少知一件事就等於是落後一步﹐落後一步等於是讓人牽著鼻子走﹐讓人予取予求卻毫不自知﹐而這正是龍應台教授憂心的地方。
龍應台教授從地域差別、世代差異等方向剖析台灣大學生普遍缺乏世界觀的原因何在﹐一開始之時﹐她提出一個問題﹙有一箱蘋果其下面的蘋果已經快要壞掉了﹐而上面的蘋果卻還好好的﹐那麼要先吃下方已經快要壞掉的蘋果還是丟掉壞蘋果只吃乾淨的蘋果﹚並從該問題指出先吃快要壞掉的蘋果的人的觀念是認為東西不能夠浪費﹐能夠用就盡量用﹐那怕是過期的東西只要還沒壞掉就可以用﹐這些人往往以前幾代人居多﹔丟掉壞蘋果只吃乾淨的蘋果的人往往以一種如果一直用舊的東西何來新物的觀點﹐認為舊的東西是種退流行﹑以失去價值的東西﹐是被證實失敗的東西﹑被推翻的理念﹑或是以被取代的物品﹐既然如此留而何用﹖
這些人就台灣年齡層來看以現今二十於歲的年輕人居多﹐而這就是世代差異﹐但年輕人追求時尚卻不過問其時尚的價值何在﹐為什麼會流行等﹐而老一代又因政府因國共內戰乃至退守台灣的原因﹐而實行戒嚴根本無從過問當今大事或討論﹐因此對國際觀淡薄﹐在傳授自己的孩子時亦不會強調其重要性﹗因此雖台灣解嚴多時﹐社會開放﹐但依舊對國際觀缺乏見解﹐對於一個強烈須要依賴對外貿易的島國﹐不知當今世界的風向球﹐等於是矇著眼睛走路﹐一旦錯估情勢﹐後果不堪﹗
從中國、香港的大學生與台灣大學生的比較﹐可以看出地域差別的對大學生的影響。中國是從均貧到貧富不均的國家﹐對於中國大學生而言唯有不斷的努力﹐踩在別人頭上往上爬﹐才有成功擺脫貧苦的機會﹐也因此發展出叢林法則意即弱肉強食﹐但也因為他們對於知識的渴求﹐他們的世界觀相較於台灣雖沒有台灣高但正不斷提升﹑而香港雖然與台灣都曾經歷百廢代新的年代﹐而有較相同的價值觀﹐但因為屬於一個自由的港口未碰過強權高壓統治而對外界的連系頻繁﹐對於世界的認知亦比台灣高。
  最後教授認為現代的大學生是第一代真自由的公民﹑第一代小康的國民、第一代走出鎖國的青年﹐應該問自己你重要嗎﹑你對國家社會有何責任﹑是否掌握未來﹑對生活是否滿意﹐並改善自己的態度﹐打破前人留下的枷鎖﹐對外求取新的訊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ndork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